作者:王玉琴著
出版:民族出版社
时间:2012
页数:210
格式:PDF
大小:39.5M
服务:15元
九龙地处雅砻江中下游,是汉、藏、彝民族交汇的结合部,也是体现藏彝走廊族群与文化多元性、复杂性的典型区域之一。从族群构成与分布格局来看,“里汝”是九龙藏族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九龙中部和东部地区,部分散居于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由于分布地域相对广阔,“里汝”是九龙境内唯一能够与周边各族群产生不同层次互动关系的藏族支系。就九龙藏族内部而言,长期的交往互动使“里汝”与“木雅”、“拍木依”、“北蕃”、“纳木依”等其他藏族支系之间在文化面貌上相当接近,且关系密切,难分彼此,相互间的区分仅仅集中在语言、服饰与建筑形式等细微差异上;九龙周邻的“多续”、“尔苏”和“康巴”藏族,与“里汝”的分布区域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社会接触较少,相互关系相对疏远,但是因族属与亲缘关系的缘故,“里汝”通过各类渠道,对此类族群有所了解,从而使其族群认知空间超出九龙的地域界限。“大家都是藏族”的主观认同是维系里汝与其他藏族支系族群关系的主要因素。“里汝”与九龙汉族、彝族长期杂居或比邻而居。“藏”与“非藏”的主观认识是“里汝”区别自身与汉、彝的主要依据。“里汝”处理与汉、彝的族际关系时,却存在明显的族别与地域性差异。而在某些区域,“里汝”与汉、彝的文化糅合程度则相当高。当然“里汝”与上述族群的认同与区分十分复杂,尤其体现在婚姻与宗教两个层面。
本文依据大量田野调查材料,结合民族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九龙“里汝”与其他族群或民族之间的互动、认同与区分,以便于深入理解雅砻江中下游乃至整个藏彝走廊地区复杂多元的族群互动与认同关系。
全文共分六章,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释选题缘起及其学术价值,梳理与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资料,简略介绍主要的田野调查点。
第二章通过对汉文史料的梳理,简述汉代以来九龙地区的历史与人群活动情况,旨在勾勒现今九龙族群格局的形成过程,并描述川西南地区的“里汝”的整体族群与文化面貌,为全文研究作背景铺陈。
第三章从语言、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考察“里汝”与九龙其他四个藏族支系以及周邻的“多续”、“尔苏”、康巴藏族、汉族和彝族之间的观感与互动。在以“我们都是藏族”这一主观认同标准下,九龙藏族支系同汉、彝间划分出一条明晰的族群边界,但在总体上又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面貌。值得注意的是,“里汝”内部因地缘关系对“他者”的认同与区分存在一定分歧。
第四章主要选择八个典型村落,以婚姻、家庭为切入点,探讨“里汝”与其他族群的关系。“里汝”的择偶族别和通婚范围因地域范围与族别之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与“拍木依”、“木雅”等藏族支系及汉族的通婚现象相对突出。总体上,“里汝”显示了一种开放的通婚态度。族际通婚后代对自身族别身份的选择存在可变性,他们有时会根据所需来选择族别并与“他者”进行区分与认同。
第五章探讨“里汝”多元信仰对族群认同的影响。九龙不同族群间的信仰相互糅合,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其中尤以“里汝”的宗教信仰最为多元复杂。除本土宗教与藏传佛教外,汉族端公与彝族毕摩同样成为部分“里汝”举行宗教仪式时延请的对象。此种宗教文化现象对“里汝”与其他族群之间的认同产生一定影响,共同的宗教仪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族群认同的催化剂,体现出族群观念与宗教观念叠加的特征。
第六章结语部分。提出多元族群聚居区域内,族群间的关系除认同、区分外,在彼此间长期以往的互动与共生中形成了“和而不同,合而有别”。
已为 0/1017 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