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主编: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
书籍格式: PDF
书籍大小: 约1.65G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书籍完整性: 完整
存放:百度云盘
价格:150元
书籍提要:
本书是一部从清代刊印的朱卷中摘录清代科举人物家族背景资料而编成的大型资料书,以中举本人为条目单独进行编辑,约六百页为一册,分册装订。
此套书是以清代刻印本《朱卷》为主要收录范围。在说《朱卷》之前,先科普一下清代科举制度。清代科举制度规定,参加乡试、会试的考生用墨笔书写的试卷叫墨卷,然后再由专门誊录的人用朱笔誊写,不书姓名,只编号码,使阅卷者不能认识笔迹,这种用朱笔誊写的卷子,叫作“朱卷”。而那些考中的人,把取中的文字以及自己和父、祖辈的传记资料刻印成小册子,分送师友亲朋,这种刻印成的卷子,就叫《朱卷》。
朱卷履历中所记载的,不仅是清代应试举子本人的传记资料,更重要的是其家族的世系史料。把本家族凡有科举功名者全部列入,因而也是研究清代科举家族最完整的原始资料。据统计,清代有进士二万六千八百八十八名,每名进士和举人一般都有一分朱卷,加上通常人们都将贡生的贡卷也归入朱卷一类,从理论上说清代至少有朱卷十八万份以上,大大超过《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人物,可以极大丰富对清代人物的研究,成为清代社会史研究的新资源。
《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收了一万一千名应试生的履历,以清代科参加乡试、会试的考生为纵线条目,以科举人物及其家族主要成员的“三代履历”资料为横向内容,每一位科举人物为独立的一个条目(该条目与其前后的条目在排序上没有内在关系)。
这套书的作用一是查找清代科举人物的传记资料,包括姓名、字号、中的科名、受业师等资料;二是查找清代科举人物家族中每一位主要成员的传记资料,包括姓名、字号、官职、著述、族系关系等基本情况;三是充当《家谱》使用。
另外,为了便于使用,此书编制了人名索引,以科举人物姓名的汉语拼音音序进行编排。为便于从其他角度进行检索,于人名索引之前,编制了人名字头的笔画和四角号码检字。
开卷有益: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称为“童试”,也可说是预备性考试。考生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由州、县长官主考,通过以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第二步称为“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也叫“大比”,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因为考期定在农历八月,故又称“秋闱”。考官一般由皇帝临时任命,多由进士出身的京官和教官担任,主考多是翰林出身。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
第三步称为“会试”,是中央级的考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即丑、辰、未、戌年之春季农历二月在京城举行。故又称为“春闱”。会试由礼部主持。会试录取后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第四步称为“廷试”或“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史监试。殿试只试策问一场,要求考生当场交卷,然后送读卷官审阅。殿试并不淘汰,参加殿试的贡士均能获取进士资格。殿试考中称“甲榜”,出榜分为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为状元(又称殿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一般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一般授翰林院编修。
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
已为 0/3140 人服务